春节将近,人们纷纷赶回家乡,奔赴一顿与家人团聚的年夜饭。
我们采访了三位朋友,他们消化了在外漂泊、摸爬滚打,年末归家,圆一口家乡味,享一次真团聚。
01
(相关资料图)
藏在肉包子里的归乡愁绪
一朵朵烟花绽放在新年的夜色里。2022年的大年夜,亲人们聚拢在窗边围看远方的烟花璀璨,也将这一幕拍下来传送给了远在新西兰留学的涵文。
涵文觉得鼻头有些发酸。她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这三年涵文独自消化着身处异乡的酸甜苦辣。渐渐地,曾经连煤气灶都不知道怎么开的小女孩,已经是可以下厨房收拾出一桌菜的大人了,可是那口妈妈包的皮薄馅多的肉包子她怎么都做不出来。
今年,涵文决定回家过年。1月10日,涵文所在的飞机稳稳地落在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涵文在抑制不住的兴奋下跑到了出口处,看到爸爸妈妈和弟弟已经举着欢迎横幅等待多时了。涵文一把抱住爸爸妈妈,几乎要哭出来。她余光看到弟弟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于是笑着腾出一只手摸了摸弟弟的头。涵文终于可以回家吃上一笼妈妈做的的肉包子了。
02
种在阳台上的乡土童年
小丽和杨军是一对北漂十年的夫妻。两人初到北京时,为了节约房租钱,住过一些隔音很差、空间狭小的出租屋。
现在,夫妻俩已经搬到了更加敞亮、舒适的房子里。卧室外的阳台,俨然是一个微观菜园:春风拂过,樱桃萝卜长出来了;仲夏之时,生菜的叶瓣舒展开来;冬天到了,草莓慢悠悠地成熟了。每当清晨阳光洒进来时,小丽总忍不住跑出去查看这些小菜的长势,这一刻连飘来的风都是自在的。
这样装饰,是因为小丽想把童年时期的乡土情怀收藏在这座房屋里。小时候,父母在家门口开辟了一片小菜地,种下青菜、小葱,每当煮面条的时候,她总会自告奋勇地跑出去摘几片菜叶子,几根小葱,洗干净放到案板上,满眼欢喜地等着母亲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放进锅里,再把一碗可口的青菜荷包蛋面条端上桌去。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小丽夫妻二人已经买好了回家的火车票、营养品,回去与爸妈过个热闹的春节。
那时,全家会一起包饺子、做饭。炊烟阵阵,但再没有比这更温馨的时刻了。
03
煮在刀削面里的妈妈味道
33岁的彭涛,是奔走在上海大街小巷的一名外卖小哥。今年,是他在这座城市里独自打拼的第12个年头。
这份工作,除了需要一辆在大街小巷穿梭自如的电瓶车,一双能爬高楼也能百米冲刺的长腿,还要一颗随时吞下各式心酸的强心脏。有时,会碰上一个毫不客气的差评,或者添上一个摔倒了也来不及处理的伤口。彭涛吞下这些委屈和辛苦,即使是胃难受,吃不下饭,他也会告诉父母“身体挺好的”;在路边小摊随便对付一顿后,他却在和家人视频时说“刚刚和朋友吃了顿好的”。
夜深人静时,彭涛总想起山西家里成熟的核桃、脆甜的枣、中秋节亲手做的月饼……最惦记的还是妈妈亲手做的一碗刀削面,擀得劲道无比的面条,再倒入几滴山西的老陈醋,他哧溜哧溜就能把面连汤吃个精光。
今年抢到火车票时,彭涛开心得像个孩子。他在这个城市送了成千上万份外卖,这次,彭涛决定给妈妈送去一份“外卖”:一副精致的金耳环、几身洋气的新衣服、几盒特色的上海糕点。他知道,妈妈一定准备好了自己最爱的刀削面等候着他。
每一年,总有这样一天,团聚的故事在万家灯火中上演。无论在外打拼多久,家乡风味总是绵延在游子的记忆和梦境里,成为他们内心最温柔的眷恋。
中国人的深情,都习惯蕴藏在食物里。《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段话:“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的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的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我们在一次次的举箸启口中,一遍又一遍记住这种味道。它可以是肉包子,是青菜小葱,是刀削面......年夜饭餐桌上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总有江中牌健胃消食片的陪伴,陪着一个个小家见证这份浓厚绵长的爱和牵挂。在一起,才有味;在一起,大家吃好消化好。
- End -
推广资讯
编辑 | 吴丽雪
统筹 | 蔡志华
排版 | 静 山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mba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