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次被驳回后,2022年12月28日,李海敏状告苹果公司一案终于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成功立案。此时距离她在网络司法拍卖平台花3024元拍下iPhone 11 pro手机,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资料图】
2022年9月,经过85次竞价,大学法律课程讲师李海敏拍下一部iPhone 11 pro手机。当她拿着由法院开具的《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确认书》、商品拍卖信息等材料要求苹果公司解锁时,遭到拒绝。而拍卖方表示,这是刑事案件中所扣押的手机,无法保证能正常使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维权陷入死胡同,花3000多元拍来的手机,成为一块无用的“砖头”。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遇到类似问题的并不只李海敏一个人,而除了苹果手机,法拍的苹果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也存在无法解锁的情况。
无奈之下,李海敏将苹果公司告上法庭。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消费者在维权困难时,可以针对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向有关监管部门举报,请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调查。有关的消费者协会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也可以针对此类行为提出公益诉讼。
拍卖平台上关于李海敏拍下的这款手机的产品信息、成交价以及拍卖过程等信息。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竞价85次拍来的手机
李海敏在华北电力大学担任法律课程讲师。
2022年9月,她的一位朋友在一个叫做“北交互联”的网络平台上竞拍了一套房子。在好奇心驱使下,她也打开了这个平台。
在此之前,尽管在法律领域从事研究多年,但对李海敏来说,只在书本和新闻中听说过“法拍”,并未深入了解过。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全国法院开始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目前网络拍卖已成司法拍卖的主要方式。网络司法拍卖因为依托互联网平台,促成了拍卖成交率、溢价率的明显增长和流拍率、降价率、拍卖成本的明显下降,缓解了“执行难”,也扩大了参与群体的范围。
新京报记者发现,在淘宝、京东、闲鱼等平台都可以购买到法拍商品,从价格为几元的水果刀、雨伞、塑料椅到上亿元的土地、煤矿、工厂,几乎应有尽有。
“北交互联”是隶属北京产权交易所的网络平台。在这种机构的背书下,李海敏觉得无须担心太多。平台上的商品并不算多,很快,她看中了一台由北京大兴区人民法院(下称大兴法院)拍卖的一台手机。其起拍价为700元,当时已经被叫价到了一千多元。
在商品描述界面,该拍品名称为“外观为苹果手机”一部,手机正面和背面图片各一张。图片中,手机为黑屏状态,无法辨认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一千多元的拍卖价远低于该款手机的市场二手价,李海敏决定拍下试试。
该款手机设置的加价幅度为14元。一开始,李海敏设定的心理价位是2500元。一个又一个14元被加上去,价格很快就逼近了2500元。但有两个人似乎在跟她较劲,依然在不停加价。李海敏有些“上头”,在自己的2954元又一次被超了之后,她一咬牙给出了3024元的叫价。这次,对方没有再跟拍。
这款起拍为700元的手机,在经历了85次竞拍后,被李海敏买下,“当下觉得一定要拿下,但真的到手了,一下子又觉得好像没那么需要它。”
2022年9月15日,拍卖完成后,李海敏收到了由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开具的《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确认书》,包含此次拍卖的买受双方信息、成交价格等信息。受访者供图
无法解开的密码锁
由于疫情原因,李海敏无法到法院现场检查竞拍品。她根据提示打通了法官的电话,对方告诉她,手机外观很新,可以正常开关机,也能充电。但法官同时也表示,手机有锁屏密码,法院无法提供。
李海敏觉得,她的手机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我就是合法权利人,自然有权要求苹果公司提供解锁服务。”她没有更多地向法官询问解锁的问题,法官也未多作解释。
2022年9月16日,拍下手机的第二天,她就收到了大兴法院寄来的快递。手机正如法官在电话里所描述的那样,外观很新。尽管并没有成功“捡漏儿”,但李海敏觉得,3000多元似乎也没有白花。
拿到手机当天,李海敏开始联系苹果官方客服,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对方表示,需要在解除激活锁的界面提交相关资料。
该界面显示,解除激活锁需要提交的资料包括含有产品序列号、IMEI(国际移动识别码)或MEID(移动设备识别码)的“所有权凭证单据”。
在对方提供的链接里,李海敏上传了由大兴法院开具的《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确认书》,以及商品拍卖信息等材料。
2022年9月17日,苹果官方客服回复了她,“我们已审核您提供的信息,但是无法完成您的要求。请联系设备原用户或销售方,以获得关闭激活锁方面的信息。”李海敏提供的《网络司法拍卖确认书》等资料,无法通过审核。
在大兴法院出具的这份《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确认书》上,这款手机被称为“外观为苹果手机”,标注着拍卖人名字和价格,但并没有注明产品序列号、IMEI(国际移动识别码)或MEID(移动设备识别码)。
李海敏说,苹果公司在回复邮件中也并未表示是否因此不通过审核。但苹果技术支持人员在李海敏的电话咨询中解释,一般情况下,能够通过认定的有效证明材料就是发票、原包装、登录过的ID以及密码。
在和苹果多次沟通无果后,李海敏也曾在12315平台上向消费者协会多次提起投诉。2022年10月17日,平台提供了苹果公司对此的反馈称,“请参考Apple官网文章《如何移除激活锁》了解相关内容”。
解锁陷入了“死循环”。
手机开机后的激活锁界面。要激活手机,需要登录过的ID以及密码。受访者供图
法院: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在参与竞拍手机时,李海敏注意到,在竞买公告界面,有一段显眼的红色字体说明:该拍品为刑事案件中所扣押财产,裸机,无充电器等配件,已使用过。法院无法提供购买时的发票,不保证该拍品的购买渠道。法院不负责解锁开机密码以及账户密码,无法保证能正常使用,法院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而在该手机的拍卖界面上,除了手机的照片和一系列的“不保证”条款,还有一行红色字体标注的“特别提示”:竞买人慎重决定竞买行为,竞买人决定参加竞买的,视为对拍卖财产完全了解,并接受拍卖财产现状和一切已知及未知的瑕疵。
根据拍卖界面提示,大兴法院委托北京产权交易所司法拍卖网络平台进行拍卖,由北京京信嘉茂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协助办理咨询、预展事务。
1月30日,该公司客服人员表示,他们也无法提供解锁服务和包装盒等相关资料。这位人员还称,在2022年10月和12月的拍卖中,他们也卖出了两部iPhone手机,但还未接到类似情况的反馈,建议买家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方式解锁。
北京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企业诉讼研究中心副主任韩骁表示,根据我国《拍卖法》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也就是说,法院已经针对标的物的来源和瑕疵向竞买人做了详尽说明的,不需要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韩骁指出,由于在法拍的实际操作中,一些竞拍物品的瑕疵可能涉及数个部门和利益主体,而且一些竞拍品的专业性较强,使得竞买人在权利保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司法拍卖不能把风险隐患都留给竞买人,而应充分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文斌还提到了“法拍物品物权归属”这一概念。他分析指出,法拍物品应当享有完全价值使用的权利,原告在购买此物品后即获得物品的物权,包括完整的使用权以及知识产权等附属权利。对于电子产品而言,系统、软件等服务都是它所提供的知识产权的一部分。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购买者如果能够提供法律认可的文件证明物权转让的合理合法,服务商有履行提供知识产权的义务。
但本案的特殊情况是存在物品的“强制转让”,法院强制拍卖的形式导致了产品的物权产生冲突。但随着科技的与时俱进,在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一些立案目录和法律条款,存在滞后性。在此情况下,当事人或许只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2022年9月16日,李海敏提交解锁资料后收到苹果的回复邮件,并未提及具体未通过审核的原因。受访者供图
状告苹果公司
沟通无果后,李海敏决定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讨个说法。
2022年11月中旬,李海敏第一次向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苹果公司。
当月下旬,李海敏收到法院通知,她提起的诉讼没有通过审核,原因是苹果公司的注册地不在昌平区,无法受理。随后,她又在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注册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提起了诉讼,但由于案由不合适,又再次被驳回。
2022年12月,李海敏修改了诉讼书,再次提出诉讼。她引用了《民法典》《产品责任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多款法条,提出“苹果公司作为涉案手机的销售者和相关技术服务的提供者,应对其投入市场的产品的正常使用承担产品责任,对于因技术原因导致无法使用的情形,其应配合消费者积极履行修理、排除妨碍等义务”,要求苹果公司对涉案手机提供激活码解锁服务,并承担诉讼费。
2022年12月28日,她收到了法院审核通过的通知,终于成功立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6号,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修正)第26条明确规定,不动产、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拍卖成交或者抵债后,该不动产、动产的所有权、其他财产权自拍卖成交或者抵债裁定送达买受人或者承受人时起转移。
韩骁认为,这意味着,法院开具的《司法拍卖确认书》自送达李海敏时,涉案苹果手机的所有权就已经归其所有。在此情况下,李女士对该手机合法享有全部所有权。苹果公司如果基于公司标准损害了李女士的合法权益,或违反其自身的经营者义务,确有可能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相违背。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同样认为,如果消费者可以通过间接方法证明自己对产品的所有权,物品的购买、使用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李海敏觉得,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走法律途径,而自己恰好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也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她觉得自己也不只是为了三千块钱,“如果一个商品拍了不能用,公司也不承认法院文书的公信力,那以后谁还会购买法拍产品呢?”
苹果技术支持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解除激活锁审核程序由苹果工程部操作。通过审核后,苹果公司可在后台解锁该设备的激活锁。
2月1日起,新京报记者就解除激活锁具体要求、《司法拍卖确认书》认证标准等问题,多次咨询苹果公司。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
2022年12月28日,李海敏状告苹果公司一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立案。目前案件处于调解阶段。受访者供图
“第101种情况”
新京报记者发现,除了苹果手机,法拍的苹果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在网上的多个论坛上,都能看到“法拍得到的苹果手机可以找官方开锁吗?”这一问题的相关讨论。
网上关于“法拍苹果手机”讨论也五花八门。有人笃定拿着官方文件可以找苹果官方解锁,有人认为“很感兴趣,想捡个漏儿”,有人在无法解锁的帖子下回复,“哭死了,如果早点看到你就好了,2500元拍来的手机用不了。”
一些“踩过坑”的网友还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2022年11月,网友王凌峰在阿里巴巴的拍卖界面看到了一台iPhone 6s,起拍价只有1元,最终他用301元的价格竞拍成功。
王凌峰拍卖商品的界面也同样写着:参与竞拍表示已对拍物完全了解,法院不承担任何责任。在此之前,他听说过法拍房和法拍车可能存在的后续隐患,但依然觉得,“能拿法院的拍卖依据找苹果公司解ID锁”。
但苹果客服在给他的回复中解释称,出于保护用户隐私的考量,如果无法提供包装盒、发票等物品,他们无法提供解锁服务,建议找原机主解决。
无奈之下,他听说可以在二手网站找到提供“解苹果锁”服务的商家,用一些“特殊”的手段解锁,幸运的是,这款手机型号符合要求,他花钱找人解锁成功。但据他了解,这种方法只能应用于iPhone X以前发售的型号。
在一家二手网站上,几位提供苹果手机解锁服务的卖家均表示,无法解锁李海敏这款iPhone 11 pro手机,只能找苹果官方解决。
新京报记者发现,网上会有人发帖询问如何给法拍手机解除激活锁,但最终的结果都是“自认倒霉”或者“买个教训”。
一些拍下苹果手机后无法解锁的购买者表示,最后只能把手机当零件拆卖了“回点血”。但李海敏觉得这样不对,“它可以正常地使用,而且外观也很完整,本身还可以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如果最后只能变成零件,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对于如何最大程度保障消费者在司法拍卖中的权益,陈音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法院在拍卖之前应对商品进行专业评估,将评估结果精准提供给消费者。同时,消费者通过拍卖等特殊途径购买商品时,自身也有更高的义务去了解拍卖商品的性能。而苹果作为商品的研发、售卖企业,其安全保障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消费者的正常使用,“在制订自身规则的时候,他们也许考虑到了100种情况,但消费者可能是第101种。”
(应采访者要求,王凌峰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侯庆香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赵琳
关键词: 法拍手机无法解锁 大学法律讲师状告苹果公司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mbaho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562 66 29@qq.com